• <track id="fvrll"></track>

    ?

    新聞動態

    聯系我們

    延安南泥灣紅色文化培訓有限公司

    張老師:18091108564

    張老師:13399214770

    張老師:18109117528

    解老師:13399210422

    地  址: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開發區管委員會大樓6號樓1層

    新聞動態

  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| 陜北好江南 處處好風光

    時間:2022-05-13 09:09:29 瀏覽:1036次

    圖片

    綠蔭環抱延安城區 延安市林業局供圖


     “如今的南泥灣,與往年不一般……再不是舊模樣,是陜北的好江南?!币皇锥炷茉?、廣為傳唱的《南泥灣》,把我們拉回到當年八路軍359旅挺進南泥灣、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年代。

     當年的南泥灣,被邊區軍民從“爛泥灣”變成了“米糧川”?,F在的南泥灣,更是不一般。

     這里建成了陜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——延安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。東方白鸛、大鴇、黑鸛、白琵鷺、蒼鷺、白骨頂、黑翅長腳鷸等大量野生鳥類在此棲息,從候鳥變為留鳥;野大豆、沙蘆草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這里發現,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提升,重塑了“陜北好江南”的秀美模樣。

     延安曾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區域,生態環境極其惡劣,人民群眾長期與洪澇、干旱、大風等自然災害作斗爭。早在陜甘寧邊區時期,邊區政府就動員軍民植樹造林,保護生態。新中國成立后,在黨中央的關懷下,延安人民持續推進生態建設,不斷改善生存環境。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,延安市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,助推延安山川大地不斷由淺綠向深綠轉變,實現山更綠、水更清、天更藍、人更富、物種更多、城鄉更美六大變化,成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生態明珠。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全市人民最大的福祉,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。

     山更綠了。2016年以來,延安累計完成營造林569萬畝,義務植樹5000多萬株。目前,森林覆蓋率達48.07%,植被覆蓋度提升至81.3%,活立木蓄積達8755.31萬立方米,延安山川大地到處綠意盎然。

     水更清了。森林植被恢復后,防風、蓄水、固沙、固土作用顯著增強,年入黃泥沙量由過去的2.58億噸減少到現在的0.31億噸,降幅達88%;降水量由“九五”期間的450毫米增加到現在的550毫米以上,“一碗水半碗沙”成為歷史。

    天更藍了。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,揚沙天氣由過去的每年27.2次減少到現在的1—2次,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9天,“延安藍”成為一張亮麗名片。

     人更富了。林業生態工程使80%以上的農民受益,全市年均兌現退耕還林補助和生態效益補償資金5.4億元,戶均收入2200元。紅棗、核桃、花椒和中蜂養殖等林業產業蓬勃發展,產值達7.4億元,農民人均增收433元,林業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。

     物種更多了。全市陸生野生動物達264種,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2種、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5種。在子午嶺林區,一度瀕臨滅絕的華北豹數量增至110多只;褐馬雞種群數量增至2800多只;現有種子植物1478種,較20世紀增加近百種。

     城鄉更美了。林業生態建設的大力推進,促進了廣大農民由倒山種地、廣種薄收的傳統生產方式向精耕細作、產業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,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,延安城鎮化率已達64.5%。家庭農場、森林人家、康養基地等“林業+旅游”新業態正在興起,全市建成國家森林鄉村24個、生態文化村莊21個、各類公園80多個,開辟生態旅游線路12條,實現生態旅游綜合收入8500多萬元。(趙俠 韓瑩 曹劍 高乙博)


    來源 | 愛特延安